张爱玲于1920年出生,是民国时期备受瞩目的女作家,其作品《沉香屑第一炉香》、《倾城之恋》、《金锁记》等历久弥新,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。
在事业上,张爱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成为华文文学的重要作家。然而,私生活的困扰却让她感到苦涩,家庭生活并未给她带来快乐。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,张爱玲的祖母李菊耦是清朝著名政治家李鸿章的长女,祖父张佩纶同样是清代的名臣。然而,这样的富贵之家,却并不如外表光鲜,张爱玲的父母因性格不合而在她幼年时期便走向了离婚。
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,沉迷于享乐,嗜好吸食鸦片。而她的母亲黄逸梵则是一位洋溢着时尚气息的女性,早年出国留学,并在国外生活多年。两位父母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对待儿女缺乏爱的能力。张志沂回迎了后妻后,对张爱玲表现得格外冷淡。甚至因为张爱玲和继母的争执而对她施以暴力,令她在家中遭受了长达半年的软禁。
展开剩余60%当张爱玲被母亲黄逸梵接走时,她原本期待能得到母亲的关怀,但现实却是母女关系日渐疏远,让她感到失望。对她而言,母亲的家再也不是温暖的避风港。张爱玲在一篇散文中深刻地表达了她的感受。她回忆道:“后来我离开了父亲,跟着母亲生活。向她要钱,最初好像是件温馨的事情,因为我一直用一种浪漫的情感来爱着她。她是一个美丽而敏感的女人,然而我却很少有机会与她亲近。四岁时,她便出国,几次回来又迅速离去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面对她日渐拮据的境况,我不得不频繁地向她伸手要钱,为了忍受她的脾气而感到痛苦,也因自己的忘恩负义而自责。那些琐碎的尴尬一点点地消磨了我对她的爱,爱一个人甚至要到问她要零用钱的地步,真是严峻的考验。”
至于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,他的遭遇更显得悲惨。父亲经常对他施以体罚,向母亲寻求庇护时,却被冷酷地拒绝。黄逸梵甚至说:“我只能养活一个孩子,而这个名额已经让你的姐姐占了。你还是回到你父亲身边吧。”母亲这样的态度,背后是由于她心中挂念着外国男友,认为女儿花她的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。虽然黄逸梵过着奢华的生活,但她并不具备赚钱的能力,靠变卖娘家的遗产和古董维持生计。出入无道,财富总有耗尽的一天,因此她不愿意让儿女消耗她的财产。
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在家庭中未得到父母的爱的抚慰,因而对父母产生了深深的失望。他们无意识地以自身的方式对父母进行了反抗,选择断绝自己的后代,相当于切断了父母的血脉。当然,这并不是出于故意,而是情感的一个自然结果。
张爱玲经历过两段婚姻,却始终未能拥有孩子。而张子静则终身未婚,自然也没有后代。像他们的父母那样缺乏对孩子的爱,选择断绝后代,实际上是因果法则的自然体现。张爱玲与张子静都未能找到自身的幸福,当然也不会希望下一代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历同样的苦涩与不幸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